平台型地推企业是做什么的?实际做的就是修好一条路,然后坐等收过路费。当然,过路费并不是那么好收的,总得有过路的才可以。平台型地推企业能否成功,就要看这条路修得是否平坦、过路费收得是否合理、入口出口在哪是否给过路的人带来了方便!
2015年至今,各类平台型地推企业相继出现,大有风起云涌的气势,从平台型地推企业的发展起源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种:
★ 地域性地推企业突围。伴随O2O行业的兴起,原房地产、快消、家电等行业的微小型地推企业/团队,开始逐渐壮大,凭借自身的关系网开始突破地推团队的地域性限制;其中对自己拥有更大期望的地推企业开始向平台型企业转变,试图覆盖全国。
★ O2O企业的地推团队/个人创业。O2O企业全国化进程中召集了海量的职业地推人员,大浪淘沙淘除了很多地推精英,地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前期用户积累的阶段,随着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占领市场,地推的重要性随之下降,而这些地推精英开始自谋出路,从自己熟悉也曾做出过业绩的行业开始入手创业。
★ 校园兼职平台剥离出来的地推品牌。校园兼职类的产品近两年很受资本市场的认可,包括青团社、同学帮帮、兼职猫、探鹿、斗米等在内的众多校园兼职品牌均获得了不同轮次的融资,多者如斗米获得A轮2.5亿元投资,少者也有数百万;然而这些校园兼职品牌也于近一年内推出了自己的地推品牌或地推业务,如青团社的云地推,同学帮帮、探鹿、兼职猫等也均有自己的地推业务部门。细想一下,其实并不难理解:校园兼职的人力输出很大一部分是去做地推,但地推趋向效果收费的今天,仅仅的人力输出已经很难满足需求方了,组建自己的地推业务部分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开辟新业务的同时也拉动了平台上的兼职需求。
▼
运营方式
我们总是一本正经的去谈各种模式,寄托于通过新模式去获得资本青睐,成功逆袭。我们装模作样的搞很多沙龙,探讨自己认可的干货。又装作极其认真的样子,探讨“运营之道”!张口闭口就谈O2O、闭环,其实硬要给运营分个类,只有两种,平台型地推企业也是:
★ 解决信息获取不对称性的轻运营。优秀的执行团队找不到地推业务,需求方找不到优秀的地推执行团队,于是主要解决信息获取不对称性的轻运营平台型地推企业应运而生,这其中还分为两类:一种是仅提供入口和出口、搭建一个桥梁,不对结果负责;另一种是提供业务入口、对结果负责的。这两种没有孰优孰劣,方向不同罢了。
★ 直接参与过程管控的重运营。与轻运营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更加注重过程的管控,虽然地推趋向效果取费,但随着需求方对地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类重管控的平台型地推企业即可以实现全国覆盖,又可以进行过程管控保证质量和品牌,也是很多需求方热衷的服务商。
▼
路在何方
平台型地推企业走到现在,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一个品牌成功完成突围,不管是轻运营还是重运营,都有自己的死穴。
轻运营的平台型地推企业因为没有和地推团队在线下发生关系或者形成稳固的合作,从根本上缺乏信任,乙方也就是地推团队出于担心跑路飞单的问题,就要求平台结算速度必须很快,周结算甚至日结算,但这么短的时间很难完成所有的业绩审核,于是就给了投机倒把者刷单的土壤,轻运营的企业被这些人搞得筋疲力尽,这是其一。其二呢,由于对过程管控的缺失,执行团队水平参差不齐,信息传达不到位是其次,影响产品品牌才更可怕,所以并不能获得需求方的充分信任。
重运营的平台型企业需要在全国各地自建团队或者收编团队,组织成本很高,当业务量不饱和的时候,各地团队很难实现自负盈亏,对企业的财务压力是巨大的;当然也有另一种办法是与当地团队形成深度的合作关系,好一点的就是收购一定的股份,当有业务的时候总部输出管理培训进行合作,没业务的时候独立运营,这也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是团队管理难,其次呢还是结算问题,风险谁承担,就是太快不能完成核销就是总部要承担风险,结算太慢,下面团队就要造反了,毕竟这个行业没有太多强有力的可以长期垫资的企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平台型地推企业难道真的就是死路一条?
也未必一定似乎死路一条,就像快递行业从物流行业中脱离出来后的浴火重生,和地推行业并不完全一致,但也有可参考性。
1.统一品牌。这个是必须的,品牌是业务的入口,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耳熟能详的地推品牌怎么去说服需求方。
2.强化管控。不仅是对地推过程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地推品牌的维护。
3.扬长避短。重点发扬自己的长处,京东在阿里多年的高压之下依然活的顺风顺水是因为京东的配送服务赢得了客户,地推企业亦然,打造自己的特色精品服务,让自己能鹤立鸡群。
4.区域代理。我觉得这个也是可以尝试的,在轻运营被假单所困,重运营不堪财务压力的时候,实行区域代理独立运营这样的方式是可以考虑的,当然这要在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之后。
▼
不成熟的小建议
“羊毛出在牛身上让猪买单”,这一直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地推行业能不能也在这个上面做些文章呢?这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在地推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见过大量的用户商户,一锤子买卖之后相忘于江湖,没留下任何涟漪。等等,如果不是相忘于江湖,我们把这些用户数据收集起来呢?
据说阿里已经可以根据用户消费记录的大数据库分析出你今天穿什么颜色的内裤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